廣東省第三屆民間工藝精品展金獎-----琴棋書畫圖
2009-03-10 08:00:00 來源:KS十字繡官方網(wǎng)站 - 廣州市洲圖工藝品有限公司 收藏
在十字繡的基礎上加以創(chuàng)新
“陳氏針繡”繡出巨幅《琴棋書畫圖》
彭衛(wèi) 、成明
《琴棋書畫圖》人物圖像栩栩如生
if(picResCount>0){ document.getElementById("picres").style.display="block"; document.write(""); } 出于對古代仕女和手工藝的熱愛,韶關(guān)的川籍女子陳小琴竟耗時4500多小時,繡制了長3.69米、寬1.5米的巨幅作品《琴棋書畫圖》,這幅作品榮獲廣東省第三屆民間工藝精品展金獎,也是韶關(guān)市選送的44件作品中唯一的金獎。
走進陳小琴的家,只見寬敞的客廳四面墻上都掛滿了她的作品,細觀之下,才發(fā)現(xiàn)這些作品制作的方式各異―――斗艷的孔雀、戲水的鴛鴦等是用色彩艷麗而又細小的珠子所繡;盛開的鮮花、寧靜的庭院則是用各色普通的布拼貼而成;當然,廳中最吸引人眼球的,自然是那幅《琴棋書畫圖》。談到自己的得意之作,陳小琴興奮地介紹道:“這是在十字繡的基礎上加上傳統(tǒng)的刺繡針法完成的。那些用珠子繡的名為珠繡、布貼的叫布貼繡,而《琴棋書畫圖》的繡法因為是經(jīng)過我改良的,所以有朋友建議取名為‘陳氏針繡’。” 《琴棋書畫圖》作品上的18個人物全是衣袂飄飄的古裝女子,她們各具神態(tài),三五人各據(jù)一隅,或賞畫或下棋或撫琴,粗看與普通十字繡無異,但細細觀賞會發(fā)現(xiàn),這些女子的臉部、手指等比較細膩的地方,都使用了傳統(tǒng)的刺繡針法,也因如此,才會使得繡出的人物形象更加栩栩如生,而人物周圍的花草樹木等點綴才會顯得更加層次分明,紋理清晰。 由于從小就受外婆及母親的影響,陳小琴對刺繡有著割舍不掉的情結(jié),十年前就開始認真學習研究刺繡技巧,并且到汕頭、長沙、蘇州等地學習、拜師。2007年6月,她購買了純棉繡布及120多種顏色的繡線共10多斤,創(chuàng)作大型刺繡圖《琴棋書畫圖》,她每天刺繡10多個小時,終在去年8月完成創(chuàng)作,共耗時14個月合計4500多小時。由于在十字繡的基礎加上自己的創(chuàng)新,使用四股線進行刺繡,使作品畫面紋理更加清晰,上下平滑且不起毛,而且可以用水洗,不容易斷線,不掉色。 陳小琴說,希望能與攝影家或者畫家合作,用刺繡的方法再現(xiàn)他們的作品。 本報記者 彭衛(wèi) 通訊員 成明 攝影報道 (授權(quán)轉(zhuǎn)載務必注明來源“ 金羊網(wǎng) -- 羊城晚報 ”)